星巴克降價、本土品牌推“超級美式”、價格戰沖擊行業
作者:塞納左岸小編 發布時間:
一杯咖啡,折射出中國消費市場的轉型陣痛與創新活力
星巴克6月10日啟動非咖啡飲品降價策略,核心產品星冰樂、冰搖茶、茶拿鐵平均降幅達5元,最低價下探至23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經典美式、濃縮咖啡等核心咖啡品類并未參與此次調價。

這一舉措被星巴克中國定義為“上午咖啡,下午非咖”的全天候消費場景戰略升級,旨在通過價格分層滿足多元需求。目前星巴克在中國已擁有超過7700家門店,覆蓋廣泛場景需求。
01 健康與場景雙輪驅動
咖啡行業正在經歷從單一產品競爭到全場景服務的轉型。健康消費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市場引擎。面對中國1.41億糖尿病患者群體,星巴克在2025年推出 “真味無糖”創新體系,通過風味與甜度分離技術,將傳統含糖風味糖漿拆解為0糖濃漿與獨立原味糖漿。
歷經74次感官測試和40版迭代,該技術覆蓋全國7600余家門店,提供超500種定制化選擇。消費者可在榛果拿鐵等經典產品中自由搭配甜度與風味組合,實現“有味無糖”的消費體驗。
無糖飲料市場正以驚人速度擴張。中國無糖飲料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31.2億元激增至2023年的401.6億元,預計2028年將突破815億元。
02 價格戰與監管警示
在行業另一端,一場由平臺主導的價格風暴正在席卷市場。4月11日京東外賣上線“百億補貼”,咖啡成為重點補貼品類,引發市場格局劇變。
庫迪咖啡日均訂單量一度飆升至90萬單,部分咖啡價格甚至跌破3元門檻。低至1.68元的NOWWA挪瓦咖啡加上1元打包費,外賣送上門僅需2.68元。
這場補貼盛宴背后是殘酷的行業洗牌。2025年6月5日,重慶市咖啡行業協會發出公開倡議書,直指平臺補貼導致本土獨立咖啡品牌5月線上交易金額同比下降12%,訂單平均價格下降13%。
“許多本土特色獨立咖啡品牌,原本依靠研發創新實現差異化競爭,但在高額補貼的影響下,客戶流失嚴重,生意受到較大沖擊。”
巴浪樹林、悟飲門、霧光山亭等重慶本地獨立品牌成為直接受害者。協會呼吁停止非理性補貼,避免價格體系崩塌。
監管層面已發出明確信號。5月16日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在人民日報發文指出:“內卷式惡性競爭破壞市場公平”,成為企業創新發展阻礙。隨后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相繼發聲,呼吁拒絕低價內卷。
03 產品創新突圍戰
面對同質化競爭,本土品牌正通過技術創新開辟新賽道。廣州品牌緹里咖啡在2025年率先推出 “超級美式咖啡”,創造性地將IIAC金獎豆咖啡與“百草之王”人參、羽衣甘藍、巴西不老莓等超級食物融合。
產品線分為三款精準定位不同需求:
- “超級醒”醒神參啡:針對加班熬夜人群,添加人參成分
- “超級靚”靚爆莓啡:主打0卡糖配方,融合巴西不老莓
- “超級型”甘藍啡語:添加羽衣甘藍,定位瘦身纖體市場
這一創新迅速引發行業跟進,國內大小咖啡品牌紛紛推出基于超級食物的果蔬咖啡飲品。緹里咖啡已在廣州自建5000平方米、日產5噸的咖啡烘焙工廠,咖啡生豆庫存常年保持在百余噸水平,構建了完整供應鏈體系。
04 云南咖啡的技術崛起
在產業鏈上游,云南咖啡正迎來歷史性機遇。2024年云南咖啡出口量達3.25萬噸,同比增長358%,主要銷往荷蘭、德國、美國等29個國家和地區。
價格方面,云南咖啡生豆價格突破32元/公斤,同比增長37%。歐洲采購商已將云南咖啡納入精品采購體系,減少對南美產區的依賴。
技術創新成為核心競爭力。在云南“中國咖啡第一村”新寨村,5G、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咖啡種植區域的氣溫、濕度、雨水酸堿度等關鍵指標。AI品質管理系統將烘焙溫度波動精確控制在1攝氏度以內,實現中國咖啡風味的標準化復制。
全球咖啡領域累計專利申請量達到68,124項,中國以53,502件專利占據78.5%的絕對主導地位。